本篇文章1826字,读完约5分钟
种水稻、玉米、山茶,养猪、打工,年收入6000元以下,曾44岁的张金成一家6口,是生存的全部依靠。
出生他的这片土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
几年前,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到附近的思凉镇,花了1.5个小时坐船到沿河的县城,坐沿河的公交车颠簸了一天贵阳后,坐了两天的火车到达广州。
深山里的路不好走,产业薄弱,全年寨镇人均年收入约5200元。
转机通过“一杯茶”浮现出来。
年4月9日,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20名农民联名写信给习大大总书记,捐赠1500万株白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习总书记在信中发出了指示,给予了肯定。 之后,包括志强村在内的3省4县的34个建段立卡贫村成为了捐赠对象。
今年9月8日,记者进入志强村时,十几个村民在茶园里锄草,雾气弥漫,草木青翠,充满活力……
“《白叶一号》给村子带来了幸福,现在我们每天都有收入。 感谢总书记。 感谢党。 张金成说。
“白叶一号”将与嫁回老家的人和婆家的人进行技术接力
“在茶叶上锄草。 锄过的草不能碰茶叶根。 锄过的草要埋在两行茶树之间的垄里。 这可以给土壤带来肥力”该怎么种“白叶一号”? 志强村的村民张金成现在很聪明。
两年前,对中寨人来说,“白叶一号”还是个传说,直到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与沿河自治县中寨镇签订茶苗捐赠协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肖强多年前就带队为黄杜村的茶叶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顺利“嫁人”“白叶一号”,肖强再次“出山”,两年来,他和黄杜村、沿河县的技术人员盘踞在田头,手拉手教村民,让“白叶一号”长期安居。
这个过程不轻。 首先要调试的是村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栽培习性。 “茶苗栽培后必须马上修剪,只需要留四五片叶子。 否则根系无法满足茶树水分、养分的诉求,但村民们不能见这么高的苗就砍。 这需要说服他们。 开锄时,村民们像种玉米一样,除草把土堆在苗的基部,但这将深深地埋在茶苗的主棒里,影响茶苗的生长,导致严重枯死,需要不断注意。 ”。 肖强说。
从平缓的浙江来到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寨町,“白叶一号”也改变了新面貌。 “正常的绿叶型茶树品种的要点是在栽培的3年前培育骨干的树枝,通常不进行采摘。 在海拔高的地区栽培“白叶一号”,茶树叶片白化期可达一个月,由于后期气温迅速上升,阳光充足,白化叶自然难以恢复绿色、变淡、变黄、枯萎。 因为,在这个栽培的第二年,应该马上采摘第一个白化的芽。 这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 肖强说。
沿河县生态茶快速发展和技术指导中心的崔国明生产科科长也从年9月开始,盘踞在中寨町茶园,指导村民整地、插秧。
“我们每年在村里集中训练一次,教村民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一次训练7天,总共训练120人次,平时也经常在茶山现场教学。”崔国明说,他们已经在村民中训练了6名茶叶管理者、55名种植户。
能够在土地上流动和工作的收入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有工作
“白叶一号”的到来,很快使村民受益。 张成说,他家有10亩农田流向茶园,每亩每年200元,更大的是工作收入。 “在茶园锄草、剪树枝、施肥,一天8小时,一小时10元,中午管饭,一个月工资1200元左右。 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有工作,收入稳定。 ”。 他和妻子现在茶园工作,夫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介绍说,为确保“白叶一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寨镇将茶苗贴息资金量化为建设段立卡贫困户,出资专业合作社,各贫困户捐赠茶苗1076股,持有贴息资金3013元。 农户放弃一亩荒地入股,折股3000元,折土6000元,共265户以1426亩折价入股茶业合作社。 并且,用3个村集体出资55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组织农户出资39万元,壮大集体经济。
经过精心灌溉,去年3月,中寨镇志强、大宅、三会溪等村的“白叶一号”首次被试采。
骑马再送一步。 目前,浙江茶叶集团与捐赠“白叶一号”的中寨镇贫困村签署了为期10年的茶叶销售协议,向村里收购鲜叶,让当地茶农吃了心丸。 今年,他们推出的“运茶”企业品牌在网上实体销售。
目前,“白叶一号”基地盈利联系建设卡贫困人口381户1582人,2019年以来,中寨镇茶产业从原来的350亩迅速发展到现在的8390亩,其中“白叶一号”5050亩。 中寨镇共有14个村,现有10个村种植茶,成立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从3个增加到11个,茶树品种除“白叶1号”外,还增加了中黄3号、黄金芽、黔茶1号。
标题:“种得下,养得好,产得出 一片好茶寄托帮扶之情”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