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3字,读完约4分钟

吴岩科技日报记者刘志伟

什么是刀? 那是危急时刻,插入敌人核心,扭转战局夺取胜利的利刃。 武汉战“疫”、湖北战“疫”有这样的“尖刀”。

他们创立于危难之时,众生皆有绝技,何处最危险,走向何处。 他们的决战在希望之巅,所有人都忘记了舍命而死,只要哪里有奇迹就在哪里守护。 他们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13个专业医疗队组成的抗疫“尖刀连”。

逆行,集结战斗

回顾“定方向、反套路、比较有效地打击新冠病魔是我们的使命”“尖刀连”的由来,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的话依然坚韧有力。

疫情期间,重症危重患者的救治始终是同济医院的重中之重。

该医院作为国家医疗队,改造了两个院区,治疗了3500多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成为武汉集中治疗危重患者最多的定点医院。

那时,全国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同济医院救治一线,重症、呼吸专业的医疗护理多,其他专业的医疗护理少。 重症患者常伴有心脏、肝脏等多脏器损害。

短板怎么补充? 该医院迅速做出反应,选定精兵强将,组建由13个小分队组成的特战“尖刀连”,覆盖护心、肾脏、护肝、护脑、气管插管和中药等学科,与援鄂医疗队互补形成,是最难吃的“硬骨头”

不到24小时,同济医院的《支援小分队临床工作手册》就送到了各医疗队队员手里。

患者呼吸衰竭,插管小分队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治疗。 护肝小分队定期判断患者的肝损伤,持续跟踪的营养小分队会为患者根据需要定制营养支持计划……从此,各小分队穿梭于icu、隔离病房、手术室。

击破,精确救治

在治疗新冠患者的过程中,“炎症风暴”最抓住医生的心。 这是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的重要节点,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该如何应对呢? 护肾小分队队长徐钢率领同事们打响了“阻止战”。

经过临床实践,小分队发现血液净化治疗在阻断炎症风暴中发挥积极作用,可以比较有效地消除炎症因子,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活下来了! 活下来了! ”时隔半年多,谈起患者程春生的救治过程,同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护心小分队队员周宁依然兴奋不已。

“6床,程春生,50岁,进入呼吸衰竭ecmo,稳定生命体征吗? ”2月17日上午8点,在icu病房研究了病例。 周宁提出:“ecmo不是为了拯救生命,而是为了寻求帮助。”

之后,护理小组有7人,轮流等待4个小时,只有1名ecmo患者。

2月27日,程春生成功脱落ecmo,成为同济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再生第一人。

每次击退病毒对器官的攻击,短短8天,同济医院“尖刀连”就将重症病例的死亡率从5.58%降至3.39%。

获胜,保卫生命

“要拯救生命,所有的危险都是微不足道的”,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疗副主任、插管小分队长万里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敢死队完成近200例气管插管操作,成功率100%; 心防暴队获得一线生机,多次成功解决患者出现的急性心力衰竭、心梗、突发性心肌炎等危机情况,保护治愈率在95%以上的肾小分队,打响炎症风暴阻击战,为371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血液净化治疗,累计治疗时间3900天。

“向险而生,决战必胜 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抗疫“尖刀连””

“感谢医生。 我有很多要说的地方。 这是近一个多月。 第一次敞开心扉说这些话,结束了,心情也变好了。 ”。 因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炎的患者王先生这样说道。 2月28日,同济医院精神科教授杨渊通过方舱视频远程会议平台“面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向险而生,决战必胜 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抗疫“尖刀连””

生命至上,决战必胜。

科学救治,同济医院探索“关口前进+多学科合作+精细化管理”模式,为治疗危重症、降低死亡率进行成功尝试,创建同济“光谷经验”,向全国战“疫情”进行宣传。

疫情期间,“尖刀连”支援了来自全国的40人下巴医疗队,5000名精兵与强将并肩作战“瘟疫”,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

标题:“向险而生,决战必胜 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抗疫“尖刀连””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