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4字,读完约3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王延斌
“截至年8月,中国自主研制、发射了7颗海洋卫星,与法国共同研制和发射了1颗。 9月和11月发射2枚。 明年发射两个。 已经设立了两个。 准备五个立案。 》这是8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在世界海洋科学技术论坛“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上公布的最新数据。 在当天的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10位院士、专家聚焦国际、中国海洋观测与勘探技术的进展与挑战,提出建议,谋划未来。 专家认为中国的海洋环境监测能力进步很快,但挑战不少,依赖科技进步是处理难题的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非常重要。
“过去几十年,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资源的索取,忽视了海洋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入海污染物增加、氮磷导致的富营养化问题、赤潮灾害频发等。 ”。
面对上述难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士刘文清在论坛上阐述了处理方案:目前快速发展的海洋环境多因素、多维监测平台主要有现场/在线监测、水下遥感检测、auv(uuv )和潜艇与卫星探测平台。 认识海洋环境的质量、全球变暖的影响,包括多种手段综合外场观测、多种多样的海洋过程、与模型的对立、海洋生物的排放、多种多样的物理化学过程、气象场的作用等。
天基海洋遥感作为海洋高科技观测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资源调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上安全与国防建设等行业。 蒋兴伟院士就中国自主开发、发射的7颗海洋卫星所起的作用表示。
例如,海洋二号( hy-2a )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为一体的遥感卫星,轨道运行已经达到8年,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要求。 目前仍在轨道上运行,为各客户提供数据。 与海洋2号a星相比,年成功发射的海洋2号( hy-2a )卫星在观测精度、数据产品种类、应用性能方面有很大提高。 利用hy-2a/b卫星进行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监测,捕捉全年历史性台风过程,提取的台风中心点位置、大风半径和极大风速等量化新闻,为汛期保障台风预报会商提供了基本实时的台风实况新闻。
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经过近20多年的高速发展,建立了国家海洋立体监测网。
来自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的王军成研究员表示,目前进入业务化观测的国家立体观测网由五个网络组成,分别是岸基站网、资料浮标网、志愿者船测报网、岸基雷达网、海洋卫星观测网。 这个五大监测系统每天监测实时和非实时的各种因素,对我国的海洋环境预报、灾害预警、军事海洋、海洋开发和保护、科学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国在海洋观测和探测技术方面进步很大,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杰认为,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整体较弱,不适应“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的建议要求。
对此,刘文清院士提出,监测仪器是推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现代化的巨大动力,是继续从核心技术攻关中探索国产先进环境监测设备升级、技术成果转化的新平台和新机制、支持海洋行业的重大国家诉求。 他还希望有关部门鼓励使用中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先进技术,将处理中国海洋环境问题的方案转移到依赖科学技术进步上。
标题:“全力研发国产装备,推动使用自主技术”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