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2字,读完约4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马爱平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 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的海洋生态”。
记者6月8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中国持续加强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力度,全面恢复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20年来红树林面积增加7000公顷,成为世界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红树林湿地的55%已纳入保护范围,远远高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滩涂,是以红树林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海水、防风消波、碳贮藏、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意义,享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等美称。
我国红树植物有37种,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从趋势来看,全球35%的红树林正在消失,目前仍以1-2%的速度减少。 我国红树林面积总体呈现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20世纪50年代,我国红树林面积约5万公顷,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红树林受到巨大破坏,2000年减少到2.2万公顷。
最近20年各地保护意识加强,保护修复力度加大,2019年我国红树林面积增加到约2.9万公顷。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红树林保护国家法律制度体系,出台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多部红树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全面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填埋场管制的通知》,严格规定包围和占用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滨海湿地。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制定了地方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颁布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确定了红树林保护目标任务。 各地各部门通过编制正在实施的长时间规划和专项规划,开展红树林资源调查、保护修复、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加快红树林保护修复和保护体系建设。 在红树林分布区域建设了52个自然保护地,将红树林的55%纳入了保护范围。
并不断加强科技支撑,成立国家湿地科技专家委员会和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委员会,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系列科研与技术攻关,着力解决红树林造林成活率低、病虫害严重等难点问题。 制定了红树林领域的标准5个项目,指导场所制定了标准8个项目。 据介绍,中国的红树林研究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上发表红树林学术论文的5个单位有4个在中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负责人表示,对比目前我国红树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保护与开发矛盾、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和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从四个方面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措施,提出了锰
是对红树林资源的全面保护。湿地法对红树林保护修复做出决定在保护地优化整合和生态红线划定过程中,按照应保护、应规划的大致情况,将红树林纳入保护范围,严格管理。 制定红树林行动计划,落实红树林保护修复主体责任,扩大红树林面积,着力全面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二是科学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 根据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大体情况,科学划定红树林新建和地块修复,在适合条件的区域使用自然恢复方法的修复模式中,以造林和抚育为主,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为主,增强修复的整体效益,并
三是加强监督监督管理。 开展红树林常规监测,加强执法监管,严防非法侵占红树林资源,严查破坏红树林的行为。
四是加强科技支撑和科普宣传。 将红树林和相关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展开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恢复科研攻关。 加强技术整合,制定红树林生态系统相关标准规范,提高科研成果购买率,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效果。 并开展不同形式的红树林科普宣教活动,关注红树林,营造珍惜红树林的良好社会氛围。
标题:“世界海洋日:“海洋绿肺”红树林,你了解多少?”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