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9字,读完约2分钟
科技日报记者张富通讯员董庆芳谢莉蓉
多次发现设备图纸中的问题,发现保护装置多个布线错误和软件逻辑漏洞,在设备制造商发现设备来源性问题,多个合理的设计施工建议被采纳……截止到6月5日,30岁出头的中国共产党员李生龙已经在特高压蓝南换流局的检测现场连续75天,
寻找问题“快速准确”
±800公里伏青南换流站是目前国内海拔最高的特高压换流站,也是青海第一个特高压换流站。 高地地区特高压工程检测、运维经验可供借鉴,李生龙探索了自己的检测方法,在现场发现了各类设备的缺陷和危险性。
在逐项检查的基础上,李生龙在图纸上模拟设备故障,用正反推理检查二次设备。 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中,他的大脑形成了多种布线清晰的电路,寻找图纸故障,快速准确。
4月2日,吃过午饭的李生龙不打算午休回办公室审查设备图纸。 铅笔在图纸的横线上画着空。 突然笔尖在网络自动化设备安全隔离区的接线处停了下来,手里拿着放在旁边的规程翻阅,他皱着眉头思考着什么。
“该图纸上的二次布线不符合要求,设备投入一定有问题”他急忙带着自己的头盔向设备区走去,检查后发现现场实际布线与图纸设计一致,不符合规程。 李生龙立即联系了设计师,详细证明了布线问题,他联系了相关人员纠正了这个问题,及时消除了严重的设备缺陷。
5月10日,在交流滤波场保护装置布线检测现场,李生龙通过测试,发现该保护装置布线不合理,他立即查看设计图纸,发现图纸设计与现场实际布线一样影响设备正常运入错误,他立即表示相关人员
凭借较强的发现内在能力,李生龙在检测中发现的这类问题不胜枚举,为工程的顺利投运排除了另一个隐患。
建言准确
年3月,±800公里伏青南换流站筹备组正式成立,李生龙率先报名筹备组。 当时,他负责±400千伏柴达木换流站的运输检查工作。 特高压运输检测零经验、直流控制保险专业人员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他面前,他请积极学习特高压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查看技术规程,经常学习到午夜,遇到不擅长的人就虚心请教兄弟公司。
标题:“为“绿电丝路”保驾并护航”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