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3字,读完约4分钟
通讯员韩冬野科技日报实习记者对紫月说
1月27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1名医务人员与北京市属医院援颌医疗队一同出征。 周华是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名字里有华文,但她自己很朴素。 声援武汉,她没有任何豪言壮语,“疫情严峻,刻不容缓。 我去武汉支援,记住医生的职责,努力工作,完成任务”协和医院西院支援的一个月里,重症患者急救经验丰富的重症医学工作者,从死亡线上找回了人。
虽然有25年重症医学科的临床经验,但周华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对现实场景感到惊讶。 “病毒传染性很强,受到严密防护的医务人员也有可能感染。 病情正在迅速发展,白天的检查状况没问题,也有晚上气喘吁吁需要救治的患者。 ”。 周华说。
俗话说“人喘口气”,新型冠状病毒侵入肺部后,大量炎症性渗出物质占据肺泡和小气道,引起低氧血症,患者无法呼吸,用力呼吸,耗氧量进一步增加,口唇发绀,潜在许多内脏器官。 周华及其同事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准确把握时机,关键时刻利用无创呼吸机、高流量鼻塞、有创呼吸机等设备,为患者提供氧疗,缓解患者症状。 在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状态下,周华经常半夜醒来,首要的事情是拿着手机看员工群的动静,知道哪个重症患者做了什么。
在每班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周华必须穿着防护服在近50名患者的检查室。 通过细心和分解,她结合病例的优势总结了完全利用“俯卧位”改善氧饱和的方法。 “许多肺ct显示,下肺脱垂部位渗出增加,下肺通气稍差于上肺,从合理的通气/血流比来说,俯卧位可以改善原脱垂部位的通气,改善氧和。 ”。
但是,对重症患者来说,呼气很困难,翻身就更是如此。 病区30出头的年轻人,刚住院就带着储氧口罩,流量最大了,依然胸闷憋气,连饭都吃不上。 “试着低下头,低下头,无论多少次、哪怕30分钟,我也给你测量一下血液中的氧气吧。 ’6天来,年轻人多次协助周华治疗,但还是病情好转,摘下储氧口罩,用鼻导管吸氧。 周华的指导和鼓励,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以这个年轻人为标杆,开始了早期自主俯卧位治疗。
大学毕业后,周华就职于重症医学科,他说:“icu的患者由于身体最痛苦、活动受限、与家人分离,所以给这里留下好印象的患者很少。” 这里对大部分患者来说,往往意味着最后一扇门,而在这样“辛苦不如意”的科室里,她工作了25年。 “需要依靠团队工作,大家紧密合作,把患者拉下死亡线”的团结战斗力和胜利成就感凝聚在周华对这项工作的热爱上。
武汉日,周华被清华长庚医务人员个个的乐观、朴实感动,无怨言、无厌恶,人人都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一天,周华收到友谊医院医疗小组组长刘壮主任的微信。 “你家两位护士今天下午在8楼给插管患者看病,技术娴熟,头脑清楚,你带的兵确实很棒。 ”。 看到这个,周华的眼睛湿润了,她很高兴和这样的队友一起战斗。 是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都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和血液的高风险工作人员,“只有知道献身的医疗才能称之为白衣天使! ”。
疫情残酷,病区悲观的离合器层出不穷。 35岁的女患者和母亲一起住院,病情很重。 虽然女性患者的病情刚刚好转,但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悲伤的是病情恶化,进入了icu。 每个患者的死,不仅给亲人,也给同室的病友,以及昼夜奋战在病房的医务人员带来了心理上的冲击。 周华说:“我体会过家人失去成员的感受。 即使人在医院救治,也是完美的家。 ”。 一位老重症医学家迅速将这种冲击变成了坚定的力量。 “必须保护身边的重症患者”。
患有帕金森病的重症老人在周华俯卧位的建议下逐渐好转。 检查病房时,她对周华说:“出院时,我可以和你一起拍照吗? ”。 “是的,我不出院。 我不会撤退。 ’那一刻,周华的心中充满了感动。
标题:“周华:从死亡线上往回抢人”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