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8字,读完约3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付毅飞

年3月9日,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长征3号乙火箭将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为中国加油。

回顾2003年5月25日,当非典疫情笼罩全国时,长征3号甲遥七火箭举起北斗1号03星升空,同样以成功激发了国民抗击疫情的信心。

17年来,长三系列火箭两次圆满成功,为抗击疫情而出力,标志着自己是正确的“金牌火箭”。

两次瘟疫,同样的“逆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郑,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研制队中的“老兵”。 想起17年前的非典疫情,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况。

“下飞机后,队员被送到医院接受检查,接受体温、血液检查、透视,只有在确认健康状况后,才能被允许进入发射场,”岑郑说。 特别令人记忆深刻的是,挂在发射场的口号“让SARS远离发射,用成功鼓舞民族”。

时隔17年,同样的瘟疫袭击了全国。 同为长三系列火箭执行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大家同样选择“逆行”进场。

在这次任务中,作为湖北人的岑郑有着另一种情念。 “在西昌执行任务期间,是家乡疫情比较严重的时期。 我总是担心故乡。 ”。 岑郑先生说:“不管大家的岗位是什么,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把力量集中在一根绳子上,团结在一起,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面对疫情,金牌火箭用成功发射激励国人”

“现在更气人了”

在西昌20多天的时间里,发射队员有条不紊地吃饭、启航、讨论工作,各方面的状态与以往的任务没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是,吃饭时分散在宿舍单独吃饭。 会议搬到了室外……

与17年前因疫情执行任务相比,发射队员们感觉“现在信心更强,潜力更足”。

据长三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2003年长三遥七火箭发射时,正好是研发小组首次使用了新的测试发射流程。 那一年,长三系列火箭执行了两次发射任务。 年,长三系列火箭的高强度密度发射常态化。 拥有“金牌火箭”的称号,连续5年创下长征系列发射次数“冠军”的纪录。

“面对疫情,金牌火箭用成功发射激励国人”

为了应对常态化的高强度密度发射,长三研制团队不断探索新的火箭研制模式,提出了产品化、多任务并列运载火箭发射等创新模式和比较有效的方法,使液体火箭的研制生产能力从1年2发提高到3发到10发以上。 发射周期从60日减少到21日,发射队伍从300人下降到100人左右。

“面对疫情,金牌火箭用成功发射激励国人”

“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100多次发射,完整的管理流程,成熟的技术积累,过硬的团队,给了我们这次任务很大的信心。 ”姜杰说。

许多措施保证“双赢”

记者在发射队宿舍走廊看到墙上张贴了详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发射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张钗表示,进入发射场前,发射队临时党委根据要求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要求等事项,设立了应急处置机构。

在发射场工作阶段,发射队向运动员分发了口罩、一次手套、红外体温计、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资。 利用短会、微信群,逐步传达学习中央及上级疫情防控工作精神每天上午、下午两次对发射队员进行体温测量,确认体温记录可查询,通过微信群进行反馈,设立隔离区。 多项措施保证疫情防控和国家重大任务“双赢”。

标题:“面对疫情,金牌火箭用成功发射激励国人”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