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26字,读完约8分钟
拥有30多年学校历史的大学,如何重复“三个方面”来培养人才(即面向国家战术性新兴产业培养人才,面向中国2025年智能制造培养人才,面向“网络+”行动计划培养人才)? 这个时代的话题是,如何突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如何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质量? 这不仅是摆在学校领导班子面前的难题,也是全校师生从教育快速发展中抓住质量的内涵变革浪潮中必须做出的选择。
首届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在江西工程学院举行,江西工程学院选手不负众望,承办了本次大赛的两个桂冠,这次大赛促进了全省各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快速发展、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以处理工业机器人产业迅猛增长和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提高工业机器人系统技术应用人才水平和数量,实现人才的到达和及时为目的,教会了学子如何实现“中国2025”。
众多科研成果连续4年在中国科技第一展——深圳高交会上参展后,首次在世界网络第一盛会——第四届世界网络大会上参展,江工育人效果进一步扩大。 教会了大学生们如何围绕“网络+”行动计划实现自己时代的梦想。
江西工程学院出身的孙清熙多次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和胡润百富榜,连续多年获得中山市首富,年创江西首富。 他的奋斗史告诉后辈,只要有创业的梦想,就可以在学校学习,不满足现状,不懈努力奋斗,以优秀毕业生为榜样,成为产业巨头。
这样的例子江西工程学院还有很多,学校领导层认为学校有独特鲜明的办学特点,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创业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社会科技应用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突出了工匠精神教育的特色, 打造高质量的创新型应用型教育企业品牌将成为促进学校变革快速发展的基本战术,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服务地方体现特点,在变革快速发展中提炼特色。
继续:创新血脉
江山代出人才,各受数百年风靡。 新余是一片创新的热土,300多年前,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创造性地总结了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并在此完成了世界科技巨着《天工开物》。 8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这里写下了中国革命的光辉文献《兴国调查》。 34年前,江西省政协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江西十大优秀青年、全国优秀教师杨名权先生在这里奇迹般地创立了江西工程学院。
牢固立足于鄱阳大地,继承创新优良传承至今。 江西工程学院自1983年成立以来,不断创新快速发展,培养创造者,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更新办学业绩,“非省会城市办大学校,大学校兴办小城市,突破地域限制,辐射全中国, 培养了18万优秀的创新型、应用型毕业生,其中有8万毕业生华丽地转向了深圳市民。 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教学管理、准确的教学定位、强烈的服务意识,始终与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相勾结,“创新”从来是学校的血脉,从来没有中断过。
构建:高级平台
厚重创新的应用型教育历史为专业学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学校升本后,立即成立学科队伍,开展学术研究。
年开始推进课程改革——新建校级公选课22门,新增网络公选课17门,制作120门微课,36门采用慕课教学,21门校级精品课(本科12门)、50门校级核心课(本科30门)年教育学省级精品课程立项。
年,江西工程学院荣登年中国幸福大学排行榜第76位。
江西工程学院科技园批准省级大学科技园,机器人技术应用点实验室批准市级点实验室。
年江西工程学院被增加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年,江西工程学院荣登大数据和数字化研究应用大学排名、江西24所大学排名、江西工程学院排名江西工程学院新突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排名,与国家要点大学同排名公布。
收敛: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离不开人才队伍,在综合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长期努力,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在近100名领域内形成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队伍,集中了35岁以下较高的快速发展潜力培养人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学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调队伍建设。 江西工程学院有教职工1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65人,生师比为17.71:1。 专职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3人。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09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1.43%; 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253人(其中博士21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8%;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省级教育名师5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育队伍1人,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奖励36人。
纯化:培养方向
决定培养方向。 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的创新之处是大力强调应用型创新型教育的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实施“六个一”,开设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产业,建立一个研究机构,举办一个公司实体,参加全国竞争,建立一个校企合作基地。 “五合”,即专业与产业融合,课程与前沿契合,教学与科研合流,学院与公司联合,教师授课与学生参赛,形成了“教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是科学调整专业,本科专业从去年的5个调整增加到去年的23个,专业专业从68个调整减少到47个。 评选出5个本科点建设专业和专业负责人的7个校级优秀教育队伍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方论证,修订了20个本科专业和37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重新规范校内实验实训体系,加强现有实验实训室按学科、专业划分为22个实验实训中心共136个实验实训室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95个增加到102个(核减12个,新增19个)。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贝宝、博众、经纬等多家公司进入学校开展全面合作,与洪都集团、陈鸿电子等多家企业深入融合,进行人才培养工作。
提高:培养质量
近年来,江西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年3月中旬,教务处获悉,江西工程学院研究生班100名学生中,近30名学生考研在线,考研率为30%,创历史新高。 学校多次定位为“培养理论基础实践、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年,学校参加全国、全省大赛经常拿钱抱银抱铜。 参加中国大学第一战——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优秀组织奖,排名江西大学第九。 参加中国大学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第一场——数学建模大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获得中国本科大学最高水平奖,跃居全省本科大学第一位,被原省委教委书记黄小华称赞。 第一次参加全国大数据、云计算大赛,参加填补江西空小白的中国江西省人工智能第一战——江西省第一届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取得最好成绩的中国江西省大学电子科技第一场比赛——江西省大学生电子主题设计大赛、 参加了中国江西大学新一代新闻技术第一比赛——江西省大学生新闻技术大赛,连续10年创下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比赛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常务副校长彭卫东表示,江西工程学院之所以被社会誉为“工程师摇篮、公司孵化器”,是因为学校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校则以培养工匠精神为切入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尊重和尊重职业精神,提倡反复规范化,以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反复专注、认真精湛的职业精神素养,培养熟练、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职业人士。 于永清
标题:“聚力特色鲜明办学特点传承革新创业工匠精神”
地址:http://www.5e8e.com/zhjyzx/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