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了2021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科研成果喜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作为国内预防医学领域的权威奖项,其评选过程严格、标准高,获奖项目均代表了该领域的顶尖科研水平和创新成果,能够获得此奖项的科研团队和个人无一不是中国医疗行业内的杰出科技人才。这一荣誉无疑是对医院科研实力的充分肯定。

本次获奖的三等奖项目为“PCSK9与中国冠心病的严重性与预后关系的系列研究与推广应用”,该项目由我国心内科权威专家朱成刚携手多位科研同仁共同努力,历经数年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而取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朱成刚作为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凭借其在冠心病领域深厚的专业功底、敏锐的科研洞察力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在项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携手团队成员,通过系统的临床研究和数据分析,揭示了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水平与中国冠心病患者疾病严重性及预后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冠心病的精准治疗和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据了解,该成果始于2012年,2019年4月结项。长达7年的专项研究,不仅深化了人们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理解,更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推广应用,该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展现了科研服务于临床、惠及患者的巨大价值。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2006年经中国科技部批准设立,是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首个科学技术奖项,该奖项自2007年首届评审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长为本专业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奖。该奖项始终秉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坚持科技创新的激励导向,遵循既定的评审流程和严格的评审标准,旨在评选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和科普作品,激励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推动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在这一权威殊荣的评选中,朱成刚的专业贡献和专业能力得到了充分彰显。他作为心内科,特别是冠心病领域的杰出科技人才,在科研设计上独具匠心,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学术素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正是凭借这些出色的表现,朱成刚携手多位科研同仁研究的项目成果荣获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科研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他作为领域内杰出人才的肯定。

(记者:王敏)

 

 

标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究成果喜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地址:http://www.5e8e.com/cjyw/51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