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三全育人”的现实意义在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中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高校素质教育需以思政课为核心,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高校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此外,高校还应该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通过创新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三全育人”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全员育人”是“三全育人”的第一个内涵,指的是全校师生都要参与育人工作。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同等重要,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者和陪伴者。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育人的主体和实践者,只有让全员参与育人,才能真正实现育人工作的全面性。“全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的第二个内涵,指的是在大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中实施育人工作。全程育人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更应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社会实践、实习等方面进行,只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实施育人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育人工作的全程性。“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的第三个内涵,指的是在大学生的各个方面实施育人工作。全方位育人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学术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只有在各个方面实施育人工作,才能全方位地实现育人工作。高校落实“三全育人”要树立新的育人目标,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考虑,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机制,从而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特征
“三全育人”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它包含了开放性、序参量、自主性三个层面特征。首先,开放性是“三全育人”理论的基础之一。开放性要求高校教育的主体、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具有开放性特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去接触和了解外部世界,拓宽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其次,序参量特征是“三全育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序参量特征要求高校将整合所有教育资源,以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调整教育安排,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培养。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道路。最后,自主性特征是“三全育人”理论的核心。自主性要求学生自主产生学习诉求,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如此,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实施机理
(一)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满足了其内在要求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推进教育改革与融合的过程中,高校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思政教育工作中,以实现“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目标。这一育人模式的目标充分借助了立德树人的发展诉求,实现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现如今,高校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教育与产学并进,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种教育引导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因此,三全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二)“三全育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较强的契合性
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思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高校需要借助思政教育工作视角,推进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普及与融入。在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应该是日常的、个人的。这意味着,高校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同时,思政教育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形成“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教育机制,高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教育管理体系,以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系统性。同时,高校也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以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高校推进“三全育人”,能够以思政教育工作平台实现推进,并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有机渗透与融入。这将有助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道德素养、智力素质、身心健康等方面。因此,“三全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较强的契合性,三全育人要通过思政教育的落地实施,才能培养出优秀、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三)“三全育人”顺应了新时代高校育人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高校“三全育人”是一种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强调要培养一批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应与高校的育人模式相一致。第一,“三全育人”注重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健全人格和全面素养、注重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第二,“三全育人”能够帮助高校实现跨时空、全要素、跨国际的人才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第四,“三全育人”实现高校课程教育的优化与革新。“三全育人”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要求高校在课程教育方面进行优化和革新,通过创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等方面,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第五,“三全育人”培养新时代的综合性人才。对此,高校应该积极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三、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实施思路
(一)需充分调动创新发展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育人的方式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创新思维理念成为了引领高校育人的重要动力。高校育人不再仅限于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以育人主体为导向,实现全面综合的创新育人模式成为了当务之急。比如,建设家校合作育人模式、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使得育人工作渗透于学生各方面。
(二)需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模式
首先,高校应重视育人的全面性和过程性。全面性是指要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包括学术、思想、道德、身心、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过程性是指要重视育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这需要高校将“三全育人”贯彻落实到校园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从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全方位的育人。其次,高校需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等方面。同时,还要建立协同育人体系机制,将教学、科研、实践、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再次,在创新育人模式方面,高校应积极探索和推进,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践教育模式、跨学科教育模式等多种形式,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最后,整合教育体系、课程教材内容、学校教育资源、管理体系等,打造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实现信息化育人,提高育人效果。
(三)需灵活运用可行的创新手段
高校“三全育人”是指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校要将信息化教育与学习作为其重要的手段,展开线上线下育人模式,围绕着立德树人,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才素质,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信息化教育与学习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扩展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实施路径
4.1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要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就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一,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检视教育现状,用新的理念打造高品质文化环境,让文化氛围成为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凸显校园文化的育人精神内涵。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加钻毛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4.2逐渐完善思政教育体系
新时代高校实施“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完善教育体系,促进“三全育人”贯彻落实。首先,需加强思政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在思政教育的内容方面,高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讲座、研讨会等,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养;在思政教育的方法方面,高校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进专业教育体系中,完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并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以确保思政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质量和效果。
4.3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现如今,高校的育人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即在于此。为了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首先,高校可构建辅导员、任课教师、班主任的“三全育人”工作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创造全程、全员育人的环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成长。其次,促进党团工作、心理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受到更加细致、全面的教育。最后,高校还需联合社会、家庭教育,构建“三全育人”全面教育模式,实现教育育人、企业育人、家庭育人联动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到全面的育人教育。
综上所述,高校实施“三全育人”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国家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三全育人”是高校教育教学、育人体制全面性革新的需要。传统的高校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学科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校需要改变这种教育模式,通过实施“三全育人”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体质、心理、品德等方面的素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此外,高校实施“三全育人”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发展,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就业与发展。为保障“三全育人”的贯彻落实,高校需建立完善的“三全育人”机制,使其贯穿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培养,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作者:南昌理工学院 胡硕利 张进,)
课题名称:2022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爱国主义教育专项)《新时代民办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项目编号:SZZX22009
标题: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实施路径探索
地址:http://www.5e8e.com/gjxw/4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