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1字,读完约4分钟

科技日报记者张蕴通讯员邓阳孙禹晨

10月8日,夜色笼罩在青豫特高压海南±800千伏换流站项目部,电C包项目经理吴建平伏案坐下,翻阅手中厚厚的资料,再次检查明天抗爆板的安装准备工作。

35岁的吴建平,从事电网建设11年,参加日月山750千伏变电站工程、海西750千伏变电站扩建直补工程等10多个工程建设。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为新能源出口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开工以来备受瞩目。 为了确保这种清洁能源持续输送到华中地区,在位于广袤高原戈壁的青豫特高压海南±800千伏换流站,吴建平成为所有参与者的“主心骨”、“智多星”、“指路人”。

“戈壁滩上的电网“领路人””

临危受命,他是“主心骨”

2019年8月,吴建平岌岌可危,率领“高原铁军”向南,前往气候恶劣、人迹稀少的戈壁沙漠,参与了青海省内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 来到青豫特高压海南±800千伏换流站,如何利用现有管理人员有效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目前,管理人员不到10人,距离水电开工只有40多天,需要审查的文件有10多个,而且陆地建设设备相继入场,情况不容乐观。 ’吴建平手按额头沉思着。

“戈壁滩上的电网“领路人””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他要和现场的人仔细核对施工图纸,整理前期的考核资料,严格执行主体责任。 随着人、物、材大量入场,白天牢牢停留在现场,管理质量安全的吴建平,深夜,整理出了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案。 疫情期间,吴建平和参建人员发誓要尽快编制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准备再生产方案,做好疫情第一班。

“戈壁滩上的电网“领路人””

深思熟虑地出航,他是“知多星”

工程建设初期,吴建平带头组建创新攻防小组,比较工程中的难题,探索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案,以科技创新的力量作为“新时期模板工程”的加速度。

2019年12月1日9时,聚集在会议室的全体人员被幕布的三维模拟场景深深吸引,施工管理平台模拟了尚未开工的750千伏gis对接的全过程。 青南换流站的750千伏gis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gis设备,位于青海塔拉的戈壁沙漠,多年来沙尘暴持续,因此gis对接工作极其困难。 在有限的黄金施工期优质推进工程进度下,创新攻坚集团开发了“基于gim三维设计模式的变电站精细化施工管理平台”系统,直观展示了工程项目基地的情况,实现了施工现场人、机、材、法、环等资源的集中管理。 另外,利用bim技术模拟计算了关键路径,优化了工序间的串并联关系,大大缩短了工期。 自主开发《软母线、避雷线受力和下料计算软件》,利用悬垂函数迭代计算软母线过牵引受力,精确化轴向拉力,确保换流站超大型总线母线架设工程的安全,为工程年6月30日前具备双极低端带电调整奠定了基础。

“戈壁滩上的电网“领路人””

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以自主创新为立足点,优化施工技术,加大四个新的应用,吴建平与参建人员合作建设“智慧工地”。

重视青年,他是“引路人”

在这次征兵的特高压人员中,70%以上是青年员工,把握青年快速发展的优势,动员广大青年在时代的潮头敢于挑战自己,敢于突破创新,大胆建设工作,电c包项目经理吴建平最重视。

青南换流站750千伏gis是目前全国最长的gis设备,设备全长760米,共间隔30分钟,昼夜温差较大,使得gis对接工作举步维艰。 年3月4日,吴建平召集青年员工组成突击队。 在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多重考验下,借鉴工厂流水作业模式,将gis安装工作分为7个主要工序,青年职工均匀分配,做好流水作业,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并且为了严格保持对接的效率和精度,鼓励年轻员工采用全站仪、激光投射器等新设备校准轴线和高程。 疫情延迟一个月的情况下,gis安装工作预计提前10天完成,耐压试验一次也不重复通过。 并为了实现青年职工与时俱进,青年突击队结合现场实际,学习快速发展战术目标,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系列主题团日活动,引导青年职工自发办学,使青年职工成为企业战术目标的主力军。 参与各类“党建+”活动,使青年职工满怀理想和斗志,积极接近党组织,成为共产党的坚定支持者。

“戈壁滩上的电网“领路人””

标题:“戈壁滩上的电网“领路人””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