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2字,读完约2分钟
科技日报记者瞽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和“玉米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利用基因开发“一步法”创制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育种技术,为第三代作物杂交育种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方案 相关研究论文于北京时间7月9日午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 molecular plant )”上。
鉴于这一成果的产业应用价值,美国科学促进会运营的全球科技新闻源服务网站优和科( eurekalert )在论文发表的第一时间报道了相关成果。
该研究负责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谢传晓介绍说,我国玉米年播种面积超过6亿亩,大田生产大部分杂交品种,利用不育系创制和不育系育种是杂种特征利用的关键技术。 目前,作物杂交种创制技术迅速发展到第三代。 但是,依赖以前流传下来的育种方法的步骤很多,过程很慢,一般需要6~8年。
小组利用基因技术定点删除玉米育性基因的功能域,创制核不育系,利用基因技术的精准性与保留系技术兼容,创制了调控型核不育保留系。 该保持系有以下三个优势:一是恢复不育系孢子体的雄花育性。 二是携带的保持类技术部品只能通过雌配子遗传给后代的三胞胎带有红色的荧光标记。 保持系植株自交结实果实产生1:1的保持系和不育系后代,保持系和不育系种子根据发光特征的不同被肉眼或机器识别,实现保持系和不育系种子的无损筛选。 的不育系选育杂交制种母本,将保持系种子用于下一生产年的保持系和不育系生产。 该技术在培育新品种后,制种无需人工或机械脱雄,可实现“一步法”制种,降低生产价格。
标题:“杂交制种实现“一步法””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