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7字,读完约4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叶青通讯员苏运生
国内一类新药项目成果转化传重磅消息: 6月8日,暨南大学与广州市力鑫药业有限企业(以下简称力鑫药业)正式签约转让“双一流”学科的产学研合作和化一类新药项目。 力鑫药业以1亿元获得暨南大学药学部长丁克教授开发的“抗肿瘤药物多激酶抑制剂jnd32066”全球市场的独家开发权利,双方将进一步推动该创新药物的开发上市,造福全球肿瘤患者。 另外,双方将联合建设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力鑫药业将投入1000万元构建肿瘤免疫新药研发技术平台。
聚焦合作开发抗癌新药
此次暨南大学与力鑫药业的合作,聚焦于抗癌新药的研发和技术平台的构建。
聚合酶抑制剂jnd32066为什么会被扔在力鑫药业的“绣球花”上? “这是为了比较引起肿瘤的基因而开发的靶向药,拥有世界专利。 ”。 丁克说:“在肿瘤发生、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体会发生多种基因变化。 该药主要从抑制变化的基因开始,阻断肿瘤发生,迅速发展,使肿瘤生长更缓慢或完全缓解肿瘤生长。 ”。
丁克专注于抗肿瘤药物的开发。 “目前的抗肿瘤药物达不到‘从药到病’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存寿命,减少临床痛苦。 ”。 丁克现阶段的梦想是通过药物将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肿瘤疾病变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这次的合同并不是双方第一次“牵手”。
年,暨南大学和力鑫药业已经共建实验室,第一在基础研究方面展开合作。 “目前转让的科研项目是前期实验室的早期研究项目。 ”。 丁克说。 双方早期合作研究表明,聚合酶抑制剂jnd32066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比较fgfr、trk等前沿靶点的活性预示着广泛的肿瘤光谱应用空之间。 分子在体内药效、药物动力学性质及安全性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成药性。
“前期的合作相当于我们播下了种子,现在种子发芽了,丁教授把发芽的种子卖给了我们。 ”。 力鑫药业研发商务总监刘恩桂打了一个比喻,说明双方从水到渠的合作关系。
共同建设双方此次合作的另一个副本——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搭建肿瘤免疫新药研发技术平台,是前期联合实验室的“升级版”。 丁克表示,希望基于该平台,通过3~5年的努力,与肿瘤治疗相比,能够构建真正的药物产品链。
新药将于6-8年内上市
新药研发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万一失败,1亿元可能打水漂。 与此相反,力鑫药业很稳固。 “这项科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已经追踪了多年。 在研发方面,丁教授团队不断创新,技术处于国际前沿。 更首要的是,其研发战略与公司的快速发展战术一致。 ”。 刘恩桂坦白地说。
根据合作协议,力鑫药业以1亿元购买了聚合酶抑制剂jnd32066在全球市场独有的开发权利。 刘恩桂告诉科技日报记者,“1亿元是里程碑式的支付,而且这1亿元是前期开发和购买项目权益的费用,企业将继续投入越来越多的费用来推出产品开发。”
近年来,丁克带队成功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创新药物成果,实现了转型。 结合自身经验,他认为打破科研成果转化为“最后一公里”,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必须考虑我的成果是否产业急需。 我的观点是,一定要从临床诉求中寻找课题,从公司快速发展的瓶颈中寻找项目。 而新药开发不仅投资大,对技术、人才要求高,公司可以完全利用大学医院的人才特点实现新产品开发。 ”。 丁克相信,如果公司的房子和科学家坐在桌子上思考事件,以问题为中心深入合作,就能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年开始成果转化以来,丁克最深的是,从国家到地方到高校,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措施越来越完善。
以其所在的广东省为例,去年广东省颁布了《科创12条》,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许多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措施。 暨南大学出台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
“拿出成果转化为‘最后一公里’,需要资金”暨南大学校长宋献表示,学校建立广东及科室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内部定期选定科研项目孵化。 学校孵化成功后,为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率,需要公司接手培养。
有完善的转换机制保障,对双方的转换合作,丁克充满信心。 他说:“完成转换后,希望进一步推进该药的开发,在6~8年左右实现上市,为肿瘤患者服务。”
标题:“高校在研抗肿瘤新药成果转让1亿元 计划6”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