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1字,读完约4分钟

5月中旬,在细雨蒙蒙的江南初夏,太湖梅梁湾口的中科院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湖里有无形的浮标,智慧大脑网每隔几十分钟将气象水文实时数据发回研究站一楼大厅。

在太湖,这样的蓝藻和湖泛高频无线自动监测点共有3个,分布在蓝藻入侵的北太湖地区。

在空中,遥感卫星每天拍摄太湖的“照片”两次,研究者们可以在当晚接收数据,进行太湖的“体检”。 他们可以提前警告,蓝绿藻在哪里,哪里有可能出现高风险地区。

太湖,全国第三大淡水湖,地跨江苏、浙江、上海。 江苏有8个水源地位于太湖,年取水量占全省的22.2%,上海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饮用太湖,浙江湖州也从太湖取水。

这个生命之湖位于长江三角洲洪泛平原,周边人口密度增大,人类活动加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水质下降,江南水乡失去神采。 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爆发,为太湖的水环境管理和生态修复按下了“快进按钮”。

“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这套组合拳为太湖“擦亮眼””

在随后的12年里,从水到岸,城乡污水解决、农业污染源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以及太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等措施,逐渐为太湖擦亮了“眼睛”。 目前,太湖已经连续12年实现“确保饮用水安全,防止大面积湖泊泛发”。

“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这套组合拳为太湖“擦亮眼””

水质监测预测警报“安装”智力脑

年太湖安全度夏季防控比以往稍早,目前的预警时间由原来的4月1日提前到3月1日。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水污染防治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冬季外,今春以来太湖气象、水文条件非常有利于蓝藻生长和暴发,除冬季外,今春太湖地区平均气温分别为7.6℃和12.5℃,均达到同期以来最高值,蓝藻越冬繁殖 另外,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今年夏天太湖地区的气温也将比往年高约0-1℃。 太湖蓝藻今夏也在冬春季发育较早,持续高发态势,太湖安全度夏季面临较大压力。

“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这套组合拳为太湖“擦亮眼””

“最近,蓝绿藻警报是高频运行的,在污染源可能来的北面湖区,设置了3个高频无线自动监测站,每10-30分钟可以发回监测到的气象水文数据,如水温、蓝绿藻、ph值、叶绿素、溶解氧等数据 》中国科学院太湖湖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长秦伯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该测试指标体系是经过多年探索确认的,如藻细胞数反映藻类密度,溶解氧反映水质好坏。 厌氧低于2毫克/升的话,很多鱼会死。 他们通过这些数据,及时为太湖进行了“体检”。

“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这套组合拳为太湖“擦亮眼””

太湖蓝藻水华与湖泛监测预警平台于年5月至2019年10月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太湖蓝藻水华与湖泛监测预警半周/周报》125期,成功预测了10多次微湖泛事。

在太湖流域,这种智能大脑随处可见。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程炜表示,目前,江苏已建成太湖流域水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其中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站网包括115个水质自动站和21个浮标站,是太湖流域主要省市边界断面、国家控制断面、出入湖泊的主要河流、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地

“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这套组合拳为太湖“擦亮眼””

“系统可以严密监测流域水质波动,实时捕获异常数据,并自动向监测员发送警告信息。 确认水质异常后,第一时间制作警告快报提交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区域生态环境局,便于组织开展现场污染调查和可追溯性拆除。 ”。 程炜表示,可以实时监测太湖湖体和水源地蓝藻密度和叶绿素a,为蓝藻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每年解决数据量300多万条、各类遥感影像600景,发送监测新闻1700余条,为地方生态部门提供监测预警新闻服务,推送各类新闻900余条。

“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这套组合拳为太湖“擦亮眼””

控制污染,持续改善入湖河流水质

太湖流域是江苏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产业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占全省23%的国土面积,承载全省42%的人口,创造了全省58%的经济总量和63%的常规公共预算收入。

在西山岛长大的秦伯强记得,小时候的太湖,湖水清澈,水草丰富,沿岸居民的生活习惯也接近自然。 “冬天,人们挖出河泥,晾晒在岸边,等河泥板建成后,再给杨梅、桃等树施肥。 ”

但是,90年代来太湖站工作时,发现太湖有点脏。 “湖水开始富营养化,越来越浑浊,”秦伯强说。

标题:“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这套组合拳为太湖“擦亮眼””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