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8字,读完约4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刘廉君
面对浩瀚的宇宙,即使面对地球,人类也永远是渺小的。
对喜欢玩数字游戏的人来说,512、这个数字的谐音很浪漫(吾爱尔)。
现在,512成了代名词。
在手机上,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河北省地震局温馨提示:今年5月12日是第12届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基础应急能力,抓好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做好自身防灾减灾工作。
作为唐山大地震中光着屁股跳出来的幸存者,我有幸和参加唐山抗震救灾的同事李玉成、吴金明参加了唐山大地震20周年的报道,并着手玉成,完成了《地震生存论》《地震情感论》《地震激励论》。
作为1998年1月10日张北地震和5.12汶川大地震的采访者,从汶川大地震到全国防灾减灾日,阐述了自己肤浅、对地震如何生活的看法。
两个关键词:地震预报、抗震设计
“防备比预报还大”,对我来说的新名词是在张北地震现场采访时,从北京来支援的专家口中听到的。
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时间、地点进行预测预报,并及时公开,让灾区人民从事预防工作,减少死伤和财产损失。
抗震设计,简而言之就是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以达到抗震效果。 不仅要防御建筑物,建筑选址时当然也要抗震防御地质构造。
为什么抗震设计比地震预防大?
按照时间尺度,地震预报可以分为长时间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临震预报和主震灾后余震预报五个阶段。 震级、时间和地点构成了预报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现在人类的“视线”还不能穿透厚厚的岩层,直接观测着地球内部发生的变化。 因此,地震预报,特别是短期临震预报一直是疼痛,成为困扰世界各国地震学家的世界性课题。
地震预报,世界性难题,至今未解决! 确实,抗震设计已经成为人们在无法抗拒的大地震面前必须的优先事项。
“预防措施大于预报”,面对当时贫困的张北震去区“干打垒”之家,想起1976年震惊中外唐山大地震,来到没有预防措施的城市,建筑预防措施的重要性自然可以理解。
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抗震设计成为这个国家的优先事项!
明确地震的震度、震度这两个概念
说到地震,首先必须明确地震的震度和震度这两个概念。
震度是指地震的大小,可以通过地震计测量的每次地震活动所释放的能量的多寡来明确。
震度是地震对地面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的程度。 影响震度的主要原因有震度、距震源的距离、地面状况、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级,但不同的地方强度,也就是破坏的程度不同。
通常,只看震度和震源、震度的关系的话,震度越大震源越浅,震度越大破坏性也越强。 震级通常分为12度,7.28唐山大地震震级达到11度,这也是造成较大损失的重要原因。
防备是针对震度,不是震度。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拉拉杂说半天是抗震设计中最重要的,以远离地震带的建筑物选址为主!
除了建筑物的抗震建设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重要的故事有三次:警告! 警告! 警告!
地震警报是指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的传输速度小于电波的传输速度的优点,提前警报地震波还未到达的地方。 通常,地震波的传输速度为每秒数公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 这是因为,如果能够利用实时监视局网取得的地震新闻、有可能发生地震的破坏范围和程度的迅速判断结果,就可以利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的短时间发出警报。
地震预警时间通常为几秒至几十秒,如果合理利用,可以紧急制动高速行驶的列车,自动切断燃气管道阀门、供电系统,停止核电站等,使重大工程、生命工程发生严重的二次灾害。
研究表明,如果报警时间为3秒,可以减少14%的伤亡率;如果报警时间为10秒和60秒,伤亡率分别减少39%和95%。
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近海发生9.0级大地震,新干线地震预警系统和气象厅紧急地震快报系统在破坏性地震波未到达陆地前发出预警消息,部分行驶中的高铁紧急制动,减轻了灾害损失。
从2009年开始,中国地震局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启动了“地震预警和震级速报系统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
国家地震烈度快报和预警已成为“十二五”国家重大建设项目。 年4月20日的芦山7级强震,成为国内最大的令人警惕的地震。
如果狼真的来了
512当天,我在qq上和朋友聊天时,突然头晕,发现屋顶的灯在摇晃。 在大楼的11楼,没办法,我马上抱着头蹲在桌子和椅子的中间。
标题:“记者回忆丨面对未解的世界难题,人类怎么“逃生”?”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