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4字,读完约4分钟

科技日报记者陈瑜

一打开栅栏,全民都成了“战疫”,所有人都有责任。 在以习大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行动起来,聚集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在疫情防控这一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英勇战斗。 疫情防控的效果,取决于科学防治的力量,也取决于全民参与的广度。 这样的群体,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冲到了科技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本报从今天开始开设“聚焦科技疫情防控第一线”专栏,讲述了舍身献身的感人故事。

“这里每天都有染疫嫌疑人样本送达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P3实验室见闻 丨 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在广州郊外一个不起眼的小花园里,厚厚的大门被两层白色的实验楼与外界隔绝,神秘而安静。 自2007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战爆发以来,这里每天都会送检疫情疑似样本,为后续处置提供依据。

这个外人所不熟悉的世界是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 拥有目前海关系统唯一成熟运行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p3实验室),是全国获得高致病性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的实验室之一,实验室长期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密切合作,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黄热病 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他们有充分的技术储备,也有信心。 “面对各种高病原性病毒,唯一的方法是以科学的做法、坚定的信念进行战斗。 ”。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副主任黄吉城说。

“这里每天都有染疫嫌疑人样本送达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P3实验室见闻 丨 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提前1分钟检测结果”,为防控争取有利空之间

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实验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 疫情暴发后,每天从进口口岸寄来的传染病嫌疑人样本都送到了这里。

“尽管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但检测人员面临病原体,如果实验人员不采取各项防护措施,就有感染的风险。 ”。 实验室专家郑允说。

防护服、口罩、屏幕、头罩、手套、防水靴罩、工作人员从头到脚“全副武装”、采样、加入试剂……有序地进行各种实验操作。

“通过口岸传染病疫情防控,建立牢固的卫生健康屏障,防止传染病传播,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国内防控工作。 ’黄吉城感慨万千。

疫情是集结令,作为为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提供技术支持的检测机构,在未知传染病面前,实验室全力做好应对准备和技术储备。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序列公布后,他们第一时间研制检测试剂,1月15日至22日自行设计新型冠状病毒引物和探针,合成引物和探针实现1000个样品的检测,不受商品化试剂盒供应紧张的制约,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并且,成功地开发了从样品解决到结果评价只需要2个小时就能得到正确检查结果的新型冠状病毒荧光rt -核酸检测法。

“这里每天都有染疫嫌疑人样本送达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P3实验室见闻 丨 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保证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验室很快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配合支持人员,14名实验人员坚守岗位,轮流做实验,保证检测人员每周7天24小时“服从检测”。

1月19日,实验室接受首批检测任务,对钟南山院士团队委托的医院监测哨点病因不明的肺炎病例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筛查。 1月20日,我们寄出了从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采集的武汉经广州港出境的发热人员的样品。 1月22日,杭州海关要求检查多份病例样本……

“这里每天都有染疫嫌疑人样本送达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P3实验室见闻 丨 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1月24日是除夕,送到实验室的病例样本特别多,到当天晚上24点为止,样本陆续被送来。

师永霞博士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赛的核心成员,除夕她很早就来到实验室,到晚上18点已经解决了两个样本。 此时广州冬天的温度只有10度,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她流着汗,接近虚脱。 当得知晚上寄来了几个新样品的时候,师永霞又义无反顾地请大家主动留下缨。 在连续作战近24小时后,她和同事们终于在第二天凌晨4点完成了所有的样本检查。

“这里每天都有染疫嫌疑人样本送达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P3实验室见闻 丨 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提前一分钟检测结果,可以为下一次疫情控制提供越来越多的依据,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海关检疫人员、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 师永霞表示,他们在分秒必争中,全力与病毒竞争,争取有利于一线防控工作的时间和空之间。

“这里每天都有染疫嫌疑人样本送达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P3实验室见闻 丨 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病毒检测分离和培养,“与病原体正面对决”

标题:“这里每天都有染疫嫌疑人样本送达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P3实验室见闻 丨 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3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