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5字,读完约7分钟
在两岸三地着名诗人的余光中,12月14日在台湾高雄病逝,享年90岁。 那位女性余幼珊说,家人不太简单,不想在这个时候多做应对。
经确认,医院在余光中于11月末被送往医院救治,有急性中风症状,此后仍在医院持续注意。 但是,由于年龄大,除了身体有慢性疾病外,肺炎和心力衰竭等其他症状也相继出现,暂时被送往重症监护病房。 14日也死于呼吸衰竭。
在余光中教授高雄的国立中山大学外国语系长达32年,是该校国宝级的退休教授。 校方简要回答了《中华时报》:佗老师是镇上学校的瑰宝,文艺界的先锋,育英于本校无数,贡献卓越,一出消息全校都感到悲伤。
台湾总统发表哀悼声明,余光对台湾现代文学的迅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诗文广为人知,而且像梵谷传一样精心翻译的外国作品,启蒙了多位文艺青年。
文化部长郑丽君表示,余光一生对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文学事业的成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铭记在台湾现代文学史上。
余光以新诗而闻名,一生提倡中国古文,翻译欧美英语经典。
在一生文学风格多愁善感的余光中,也能看到其作品中丰富的感情。 他1928年出生在江苏南京,上学的时候在四川,经历国共内战,在台湾读书,在香港、美国教书后重新回到台湾,家人有时转了很多事情,这样的生活造就了他的文学感性。
一生提倡汉文
在过去的十年里,台湾的整体形势更加趋向本土化,有时以中学学生的教材和意识形式,出现了去中国化的呼声。 余光始终提倡文言文的重要性,当台湾政府考虑削减文言文教科书的比例时,他极力反对。
今年8月,余光与众多学者联名要求民进党政府不要削减文言文在课纲中的比例,但他担心文言文是语言的基础,如果不舍弃使用,将成为没有记忆的民族。
年,即使在余光中,现在的年轻人也依赖网络,很多写不出正确的字,感叹国文的程度在下降。 他说年轻人从小就要背唐诗宋词、诗经、古文是有好处的。
余光历经岁月,被当时的马英九授予功勋,在余光中与马英九也有私交。 年,当时英国《经济学人》用单词bumbler形容马英九,但在余光中解释为大智若愚。
余光前几天刚过90岁生日,当时脸色很好。
年,余光在《联合报》副刊上发表手写新诗《某夫人画像》赞扬马英九夫人周美青的廉洁,但被一些文学界人士批评为傻逼诗人。
但是,陈水扁政府时期的2006年,在中国化政策下,提出要减少文言文教材的比例时,在余光中进行了批判。 当时的教育部部长杜正胜提倡白话文行为鲁莽,没有与台湾作家达成共识。 我能成为一千年的作家,部长有多久了?
晚年也不懈怠创作
在余光中去世,认识多年的台湾作家廖玉蕙在接受《联合报》的访问时表示,余光中的手写新闻稿很美,文彩很容易被感动吸收。 中年后他仍坚持创作,其认真敬业、帮助后辈的精神使他相当感动,他的一生值得各界效法。
甫10月26日刚度过90岁的余光,出现在当时学校方面举办的生日会上,依然气色不错。 在执教香港中文大学11年的余光中,香港方面也有很多朋友来庆祝,想起住在沙田空,更重要的是中文大学待遇也很好,引来了很多笑声。
余光在1978年的台湾文坛上引发了台湾乡土文学争论,表明台湾乡土文学与中国共产党工农兵文学相似,一度让台湾文坛风之声鹤唳,但最后台湾当局并未将其逮捕,事后余光在2004年回忆时,当时只是出于爱国心,绝不
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余光的诗词也传到了对岸,作品的乡愁曾被中国总理温家宝改编,引发了诗词统一战争说。 现在,随着余光的死亡,他的一生从中国大陆、香港到台湾,两岸三地都对他充满了回忆。
大陆读者集体缅怀
在微博上,因余光而病死的搜索数也急速超过了60万。
在余光中病逝在中国大陆引起了读者的集体缅怀。
所有大陆的读者几乎都倒下了,悲痛欲绝,并对余光表示感谢和祈祷。
在大陆,被集体缅怀到这种程度的公众人物不在少数。 最近被集体缅怀的对象是香港电影大亨邵逸夫,他广泛捐赠国内大学建设逸夫楼,唤起了大陆人民的共同记忆。
大陆地方政府和地方媒体也纷纷发文章和微博,回忆余光的到访。
据成都市人民政府信息办公室《@成都发布》报道,余光在武侯祠演讲诗意和酒兴,在杜甫草堂拜祭诗圣,写《草堂祭杜甫》40行诗。
“@浙江在线”迅速发表长文回忆录,身为杭州女婿的他多次来到杭州,在杭州营造两岸交流的日子,当乡愁解除的时候。 隔着海峡,彩云飞的诗句不可阻挡。
余光故乡南京的《现代快报》重新发布了几个月前采访余光的视频,可悲的是,今年4月,现代快报记者采访过余光老先生,他和记者谈到家乡南京,“秀”说南京话,还想回老家看看
“伴随着我们语文课本的乡愁”
从媒体和读者的反应来看,余光诗作《乡愁》被提及频率最高。
羊城晚报等媒体发出余光朗诵《乡愁》的视频片段。 读者也用乡愁表达怀念之情——”@往事越千年1893“:灵魂回归母亲,解除乡愁! @osmond_关秋阳:我在这里,但是你去了那个头。
在余光中大陆人心中的地位很重要,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诗作被列入中小学教材,这意味着大部分大陆接受义务教育的年轻人都很了解这些诗作。
《@媛馨莽凉》说,余老先生的作品影响了中华民族万千的孩子们。 “@_zzanglu”说,我们一直走着伴随着我们语文教科书而来的乡愁。
1点上学的学生可能感受更深。 “@皮皮士西瓜侠”:昨天晚上上课的时候全班朗读了《乡愁》……当时还在想……余光老先生健在真好……结果今天……看新闻一时接受不了……。
“@困难之野”:昨天老师给我读了余光的诗,所以今天看到了这个新闻,一直走下去。
悲哀背后的两岸统一的愿望
乡愁》表达了在台湾的人对中国大陆故乡的深厚感情。 这是因为很多人寄托着两岸统一的愿望。 余光的逝世,让许多中国大陆读者对两岸还没有统一表示惋惜。
制造《@我的凡一魏》的回忆,我的老师说他每年教学生《乡愁》这首诗的时候,最后都会留下期待,祝台湾早日回归。 现在写这《乡愁》的老先生也离开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归。 愿天堂没有乡愁,两岸早日统一。
《@枫卓白羽》说,你回来了,台湾还没回来,遥远的乡愁,依然隔着两岸。 “@my陈婷婷”,老师走了,很遗憾你活着的时候台湾还没回来。 现在乡愁是坟墓,你在里面。 放心,我们在外面,看着你,台湾会回来的。
《@ superego啊》在余光中评价诗人、爱国者。
大陆刷屏,对岸无声
与大陆民众一致的缅怀不同,台湾民众的态度更加多元化。
许多读者在推特和脸书上用余光的“r.i.p”表示怀念。
有些部分表现了负面的声音。 比如,有网友在推特上说,余光是那个国家的噩梦,因为他的课文没意思,“无聊到教科书上乱涂乱画。
但总体来说,台湾民众在社会交流媒体上的反应远远少于中国大陆。
针对两岸网民不同的反响,有网友评论说,在脸书上,人们缅怀的不是他的文学,而是他的“乡愁”。 有人怀念他的乡愁,也有人憎恨和无视他的乡愁。 所以抒情诗人离开了,大陆刷屏了,对岸很安静。
相关链接:
[文学园地]乡愁
标题:““乡愁诗人”余光中逝世引起大陆集体缅怀中华信息通讯社官网”
地址:http://www.5e8e.com/zhjyzx/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