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6字,读完约5分钟
【年11月1日,香港】现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出席香港基金(基金会)“中华大讲堂”时表示,美国征收中国产品进口关税将加速制造业向其他价格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转移,美国的贸易逆差会加大吗?
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教授也表示,借助中国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潜力雄厚、国内市场大、国内经济滑坡空的空间,未来中国经济有望保持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目标
应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团结香港基金“中华大讲堂”邀请林毅夫教授发表《贸易摩擦升级下的中国经济新时期》,分享他对中美贸易战和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 讲座吸引了400多名驻港外交人员、香港政商及学术界人士,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也亲临致辞。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先生致讲座开幕辞
美国贸易战无助于改善贸易逆差
美国对总额2,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在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引发了空前的贸易战。 林毅夫教授指出: 中美贸易失衡是建立在两国经济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的,东亚经济在劳动密集制造业中具有优势,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是美国少许消费品的第一供应地,也是美国贸易逆差的第一来源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劳动密集型生产线从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转移到中国,美国的贸易逆差也逐渐转移到中国,但对东亚(包括中国)的整体贸易逆差超过了80年代的100%,减少到现在的60%左右,中国对美国的对外
林毅夫教授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人均工资近年来增长很快,每年约9,165美元,超过泰国工资水平的两倍,是许多东南亚国家的三倍以上。 他相信中国经济将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向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非洲等工资较低的地区转移。 但是这些国家现在工资很低,但是供应链还不完整,整体的生产价格可能比中国高。
因此,特朗普政府指责中国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源,征收中国产品进口关税,无助于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和就业岗位。 充其量是加速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地方,加大美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消费者也需要付出更高的费用来购买这些产品。
林毅夫教授表示,贸易是互利双赢的,希望两国政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目前的贸易僵局。
中国经济能够维持中高速增长
林毅夫教授还认为,去年发表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的“新时期”描绘了蓝图,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改革永远在路上。 他指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了社会稳定,以务实的方式采取渐进改革,保存了部分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保护了在资本不足经济中违反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 目前,只有基于资本积累,基于比较优势的变化,逐步取消这些保护措施,同时深化体制改革,市场才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关于中国的经济前景,林毅夫教授说,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gdp实现了年均9.5%的增长速度,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奇迹。 目前,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人均收入、产业和技术差距,相当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和香港60年代、台湾和韩国70年代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这些东亚经济体的利用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所代表的“后来者优势”,从10年8%到9%。 利用这一增长潜力,利用国内市场大、产业升级空之间多、消费增长潜力充足的优势,无论国际经济形势如何,继续保持力量,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经济6.5%左右
林毅夫教授作主旨演讲后,与香港基金副主席冯国经博士(右二)团结一致,随后主持座谈环节,邀请香港南丰集团理事长和行政总裁梁锦松(左一)、德昌电机主席和行政总裁汪穗中博士(右一),与林毅夫教授(左二)一起中美贸易和全球经
林毅夫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后,与香港基金副主席冯国经博士团结后主持座谈环节,邀请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和行政总裁梁锦松、德昌电机主席和行政总裁汪穗中博士,与林毅夫教授一起交流讨论中美贸易和全球经济问题。
冯国经博士表示,贸易战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产品的最后组装场所,但尽管如此,中国仍将稳定在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 短期内,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中心的优势,继续为全球供应链发挥重要意义。
梁锦松认为,为了应对长期的贸易冲突,中国可以刺激消费,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人流和物流,推动经济增长。 香港可以协助国家引进海外专家,发展科技产业。
汪中博士指出,在中美贸易战下,制造业短期内将经历艰难时期,但同时也提供了支持中国产业升级的机会,例如深圳近年来孕育了许多风险企业。
标题:“林毅夫:美國挑起貿易戰無助改善貿易逆差”
地址:http://www.5e8e.com/cjyw/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