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02字,读完约2分钟
通讯员孔守曾邵密加科技日报记者朱彤
10月16日,在西北油田采油一厂dk33h井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开展了“粘弹性弱交联凝胶体系”调试技术,封锁出水通道,使该井含水从99%降至66%,日积油6吨,这为下一条河道油藏水的治理开辟了新的道路。
该厂有碳酸盐岩、底水砂岩和河道砂等三大类油藏,油藏类型多而杂,素有西北油田“地质大花园”之称。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综合含水持续上升,自然减少增大,稳产难度越来越大。
“我们以增加sec储量为核心,不断探索技术体系,形成了目前水平井堵水、空间立体井网建设等16项关键技术,近年来累计增产油100万吨以上。 ”。 这家工厂的总工程师经常高兴地说。
碳酸盐岩是该厂储量最大的储量,开采程度仅为10.1%。 技术人员在实施“水驱”、“注气三采”等技术开发的基础上,今年的重点是应用“构建空间立体井网”技术,重新认识储层连通关系和储量动态,通过注水、注气等手段进行对比挖掘。
塔四区奥陶系是典型的岩溶系统,技术人员在潜力论证的基础上,采取气驱顶部、水驱深部措施进行钻探,建成两套井网,实现了储量各方面的控制,区块日产油从250吨上升到目前的689吨。
底水砂岩油藏埋藏深,底水强,主要以水平井为主,许多地块成为“水上漂白”油藏。 为了治理高含水课题,技术人员根据剩余油分布的优势,建立了以五种差异化调整模式为核心的水平井堵水系统。
“在管理层面的井控控水问题上,我们改变了思路,以堵水为主,堵水疏松耦合,形成了多种堵水剂配方体系,至今已实施300多井次,累计增油70多万吨,吨油价仅为179元。 ”。 该工厂开发研究所副所长谭辉说。
另外,针对井间剩余油难动用问题,该公司探索了“co2井间驱动”技术,通过注入二氧化碳,大幅降低了剩余油饱和度,动用了井间剩余油。 目前注入6000吨,预计注气时间为6年,采收率将提高15%。
对比河道油藏河道窄、厚、难注水的优势,该厂将加强科技攻关,形成以“注、调、引、扩”为手段的精细注水开发技术。 目前,9条河道中,8条进入注水开发阶段,形成35口注采井群,水驱用程度达76.9%,采收率提高8%。
西北采油厂党群绘制供应图
标题:“西北油田:16项关键技术助油藏开发提速”
地址:http://www.5e8e.com/hlw/1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