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8字,读完约3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张富通讯员王星宇
阳光温暖,村内清洁,偶尔炊烟袅袅,儿童喧哗,金秋十月,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来到玉新村,一排排整齐的藏式房子位于黄河岸边,不远的黄河水如翡翠。 与这山水相互衬托,来到玉新村的各个角落,充满活力,蕴藏着希望。
此时,旦增一家正围着电视看节目,家里的藏式家具一应俱全,正在火炉上煮着新鲜的牛肉,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党和政府精确的扶贫政策是不可缺少的。 ”。 说起现在的新生活,玉村的村人丹感慨万分。 “最近屋顶上安装了几块蓝板,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赚钱。 ”
在阳光的照耀下,旦增家的屋顶上闪耀着蓝光板,这将成为他们的“绿色银行”。
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业扶贫办法,尖刺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地光线充足的有利条件,来到玉新村实施户用光扶贫项目,使用“自发自用、余电互联网”模式,在99户搬迁户屋顶安装光伏板,一户 目前,太阳能板的安装工作已经完成。
光伏扶贫兼顾了“输血”和“造血”,帮助了贫困者,迅速发展了新能源。 对易居的来玉新村来说,产业是他们脱贫的中心动力。
现在来玉村不仅村容村的外观焕然一新,村民的钱袋也逐渐膨胀起来。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国网青海黄化供电企业的员工、来玉村“第一书记”李玉栋驻村开展合作事业所造成的。
“年5月,我来到玉村开展扶贫事业。 那时候村民还住在深山里,自然条件不好,产业匮乏,村民生活极不富裕”李玉栋想起了三年前第一次来的场景。
玉村平均海拔3025米,距离县城63公里。 汽车通过沟谷的悬崖在山上转圈,需要两个小时。 村民的家还是几十年前的土地。 全村有79户325人,贫困家庭34户126人,占总人口的38%。 村民人均耕地1.07亩,主要种植老二、油菜,干湿得不到保证,经济来源单一,村民半农半牧靠天吃饭。 方圆数千米没有水源,数百年来,全村一直依赖半山腰的泉水。 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不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孩子。
三年来,在驻村书记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年5月,以“合作+自筹”模式进行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正式在玉新村启动。 2019年1月7日,玉新村房屋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村民分两批陆续入住,那一个冬天,他们高兴得像新年一样。
广阔美丽的高原美景,独具特色的西藏风情,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下山后,来到玉新村,以“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模式,开发旅游项目,帮助贫困村民脱贫。
“以前住在山里,日子不好过。 现在搬到黄河岸边,我们可以在自己家的小院子里开农家乐赚钱。 ”。 在摆脱贫困的家庭才旦家里,工程人员正在结锣密鼓地装修农家乐,对他今后的新生活,他充满了信心。
目前,来到玉新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另外,10户村民正在积极准备农家乐。 我相信在李玉栋和村两委员会的指导下,全体村民都能通过旅游产业获得可持续稳定的收入,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
2019年11月,来玉新村通过省级检查实现全村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2000元上升到9000元左右。
标题:“来玉新村的“绿色银行””
地址:http://www.5e8e.com/hlw/1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