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4字,读完约3分钟

科技日报记者王延斌通讯员李才林

离上午的新闻发布会还有半个小时,赵新华早早来到现场,重新整理了主持的大纲。 和平时不同,这时的他穿着西装,端坐着,认真地写在脸上。 作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赵新华明白其主办的这个发布会的重要性。

“"这场拍卖会,注定要写入历史"”

9月25日上午,山东省农科院召开“年科技成果秋季拍卖”新闻发布会,24项农业科技成果将上市,接受社会检查。 这意味着,该院“山东农业科技成果拍卖第一槌”已成为众矢之的。

回顾一下,这是山东省农科院百年历史上首次举办类似的成果拍卖。 对农业大省山东省来说,科研院校自主发起的科研成果拍卖也是首次。 作为设计者,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认为:“任何实用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归根结底都不是基础研究,应该让市场检查。”

“"这场拍卖会,注定要写入历史"”

“在含盐量0.5%—1%的重度盐碱地块种植杨树,两三个月就实现了盐碱地地表植被的全面覆盖,收获饲料,减轻土壤含盐量,提高有机质。 ”。

山东省农科院可持续快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贾春林的这项发明专利是上述24项拍卖成果之一。 征服盐碱地后,这项新技术还需要征服市场。

“一针防两病”概述了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李俊研究员的新疫苗疗效形象。

研制疫苗产品需要8-10年的科研积累,突破更多需要克服的核心技术,从实验室试制,在公司试制,在临床上大规模应用……实践是检验产品的标准。 现在,在成果上市的关键阶段,他的内心充满了期待。

“第一,我们希望这种新型疫苗能为领域的优质快速发展提供科技引擎。 其次,我也希望它能达到理想的价格。 ”。

这时,李俊的这句话,发出了全体成果保持者的声音。

让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广阔的农田,把成果真正转化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山东省农科院一直在努力。 上述动作成了最新的大把戏。

作为山东省唯一省级综合性、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今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对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制定了《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的意见》等“1+7”系列政策文件,首次成为省级农业科学院院二级法人治理结构中成果转化管理的新 建设了山东省第一支农业科技成果技术经理队伍,面向社会聘用了职业化、专业化技术经理,成立了我院第一支专业科技成果转化队伍,支持科研人员成果转化。 建立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这场拍卖会,注定要写入历史"”

作为该院成果转化“最后1公里”问题的重要一环,这次拍卖也很有看点。 例如,安装拍卖台的科技成果如何定价?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杜方岭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们开创了农业科技成果价值判断机制,由领域专家对科技成果创新性、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价值判断,以价值判断为基数拍卖,尽快识别出具有商业化和社会化前景的项目

“"这场拍卖会,注定要写入历史"”

24项成果和技术,覆盖作物、蔬菜、果树、疫苗、农机、农药等各行业,在山东省农科院首届科技成果拍卖会上怎么样了? 在主办方设置了悬念。 今年10月31日才是拍卖正式锤日,我们拭目以待。

成果转化一直是科技创新的热点、要点,也是难点、拥堵点。 我们看到了山东省农科院的大刀阔斧,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探索了涉农实用技术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新途径,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农业插科技翅膀”的理念,推进了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本”建设。

“"这场拍卖会,注定要写入历史"”

标题:“"这场拍卖会,注定要写入历史"”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