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5字,读完约4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张景阳通讯员李彦军
近几天,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察汉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隆重举行了第13届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风民俗旅游风情。 游人在乌审旗草原上散步,绿草如织,牛羊成群,万物生长。
乌审旗位于毛乌素沙地,往日的黄沙覆盖天空,到今天到处充满活力,呈现出绿色的生态气息,在这里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生态蜕变。 有“牧区大寨”之称的乌审召唤镇,更是继承“红色基因”,秉持“绿色信念”,以追求“金色愿景”的快速发展理念诠释着“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含义。
纵观历史:党建航海、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一片黄沙梁,一家几只黑山羊,穿的烂毛皮上衣,住的柳絮”这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乌审召唤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196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取名乌审,被称为学习大寨的典型“牧区大寨”。
1965年11月25日,《内蒙古日报》由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同志发表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集社题辞。 他呼吁全区人民乌审:“学习乌审招人愚公移山,改造沙漠,建设草原,改日改变革命精神。”
“牧区大寨”精神是乌审招党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宝贵财富。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400年代初,在乌审召唤1400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上,粗砂占54%。 20世纪60年代,乌审向公社改造沙漠、建设草原、迅速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感人事迹,反映了乌审改人易地的革命精神。
进入新时期,乌审召唤镇接踵而至,继承和弘扬“牧区大寨”精神,推动“党建先导绿色崛起”企业品牌创立,实施“千百先锋引领”行动,为新时期牧区优质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近年来,乌审召镇依托“牧区大寨”的源头特点,加强党建、林苑建设、园廊建设、企业品牌建设,挖掘整理“牧区大寨”生态建设历史资源,创新“回顾式”生态体验教育,大力培育生态经济和生态产品,早期治标不治本 “红色基因+绿色信念”的新内涵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了新的“头脑风暴”。
“建设绿色长城,首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由党建引领,有利于党员干部和农牧民深入了解‘绿色鄂尔多斯’的内涵,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生态文明理念。 此外,干部研究学还与加沙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贫困者的增收有关。 ”。 乌审召镇的党新峰镇长介绍说。
今天的乌审召唤镇,草原青翠,充满活力,“牧区大寨党旗红”使老典型焕发新活力,“牧区大寨”的源头特征延续着新的绿色传说。
传承:科学计划将“绿”变为“金”
“黄沙一会儿就来了,中午在房间里搭台。 行人不看路,埋在草场的沙子里。 ”民谣的情景已经过去了,乌审召唤的一切都变了,沙变了,草变了,人也变了。
“这就是我承包的7000亩沙地”。 在乌审召町汗庙恰恰毛乌素沙地深处,牧民乌云喇嘛指着远处广阔的沙柳自豪地说。 “沙柳可以防风固沙,也可以做牛羊饲料,树枝可以卖给生物量发电站”。
自从承包沙地沙柳种植以来,乌云达赖家族一年收入3万多元。 目前,像乌云达赖喇嘛一样治沙致富,为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企业种植沙柳的当地牧民已有200多户。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企业副总经理朱志丽介绍,火力发电厂实施60万亩生态能源林基地建设,从单一治沙造林业务扩大到生物质发电、螺旋藻生产,治沙造林(碳吸收) -生物质发电(碳减排) -螺旋藻生产(螺旋藻生产)
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乌审召唤镇,水井里描绘着生态结合产业快速发展的蓝图:西部地区建设生态牧场,以鄂尔多斯细毛羊和乌审草原红牛为主导,迅速发展“种养结合、养种、生态循环、适度规模”的现代化生态畜牧业,生态教育体验文化旅游产业。
标题:“红色基因 绿色信念 金色愿景绿色快速发展新理念,扮靓“牧区大寨”生态镇”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