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4字,读完约5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实习记者代小佩

据报道,北京市从10月27日开始在轨道交通车站部署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目前部分网站已经完成部署。 预计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的全面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将达到80%以上。

为什么要在公共轨道交通上配置aed? 除了完整的配置外,还需要采取那些措施来发挥aed的最大效果吗?

抢救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是个难题

在明确aed的用途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心脏停搏。

通常,心脏通过有节奏的搏动向全身供血。 但是,如果心脏部位的肌肉不同步收缩,像蠕动一样颤动,心脏的泵血功能就会丧失。 如果这样的摇晃没有马上消除,心脏马上就会停止,心脏突然停止。

当有人心脏骤停时,及时进行救治是很重要的。 有数据显示,急救时间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生存率就会下降7%到10%。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徐峰教授介绍,全球因心脏骤停猝死人数居首位,我国心脏性猝死年发生率为41.8/100000人,院内生存率为9.1%,院前生存率仅为1.3%。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医院内有专门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但心脏骤停多发生在医院外的公共场所,如公共运动场所、交通中心(机场、车站、地铁站等)、大型购物中心、工厂等。

年,美国心脏协会提出早期急救措施对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重要。 资料显示,80%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由心室颤动引起,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患者发病数分钟后可能死亡,心室颤动必须通过电除颤得到纠正。

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器械,可以用于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进行电除颤、挽救心脏骤停患者。 与以前流传的除颤器不同,aed可以由非医疗专家采用。 专家表示,发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时,现场第一目击者应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复苏率和院内急救成功率。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根据《中国aed布局与投入专家共识()》,目前高度自动化的aed操作方便,非专家经过培训录用,错误少,可以处理医务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较有效救治的课题。

为此,专家建议在公共场所合理、有效地安置aed,以挽救心脏骤停患者。 近年来,上海、北京、南京等城市大力推进aed的普及。

2019年,南京市红十字会首次购买了100台aed。 其中35辆设在南京地铁换乘站和人流较大的车站。 今年4月,南京市苜蓿园地铁站附近的一名健身馆女性心脏骤停,健身馆教练、地铁站值班站长、值班警察等纷纷对该女性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地铁站设置的aed对该女性进行了电击,成功救人。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公共场所必须普及急救设备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董鹏此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说:“将急救设备、设施建成公共场所的标配,可以加快应急响应速度,争取急救黄金时间,降低院外死亡率。”

美国心脏协会( aha )课程的导师、中国国家应急救援人员竺璐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现在我们也只是在地铁和机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普及aed,将来应该向巴士和出租车等交通工具进行宣传”。

除了公共轨道交通网站之外,还有其他应该配置aed设备的地方吗?

《中国aed布局与投入专家共识()》建议,在学校、医疗机构、体育场馆、大型超市、商场、电影院、游乐园等人口密集、流动量大的场所和高危人群家庭,也应配置aed和相关应急设备 根据地域人口基数和急救诉求等因素,可以明确“每10万人配置100—200台aed”的大致合理的公共场所aed配置数量,统一规划aed配置。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近年来,城市的aed配置率明显增高。 但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林表示,全国范围内,各地公共场所部署的aed约只有2万台,每10万人中不足1台,无法充分满足我国10万人中41人以上猝死的急救需求。 他建议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aed的安置工作。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在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情况下,第一目击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得到aed,被赶到患者身边。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突然停止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如果时间超过10分钟,患者接受救治也有可能脑死亡。 所以掌握“黄金4分钟”进行应急处理很重要。

““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专家提出政府主导的设计aed布局网络,建立aed互联网和系统,统一管理aed新闻入网登记,利用新闻化技术绘制aed地图。 他还建议政府确定aed安装应用的法律责任问题,并推动制定或修订aed相关法律条文的计划。 政府主导在公共场所配置aed,鼓励公司、个人捐赠的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自行配置aed。

标题:““救命神器”走进北京地铁后,还要让急救知识成为“标配””

地址:http://www.5e8e.com/hlw/1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