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7字,读完约2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龙跃梅
中国气象局和中山大学22日在广州签署了战术合作协议。 双方明确了“牵手”多份合作副本,其中包括依托“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共同开展大型科学实验和气象观测,共享科学数据和成果。 这次“局校合作”将对我国大气学科的快速发展、国家高层次大气人才培养、气象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签约仪式上宣布,中山大学将根据大气学科和科学试验船等特点,参与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技术快速发展引领规划等新一代气象观测设备的研发工作。 双方还将在世界气象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未来地球计划等国际组织的合作行业开展合作。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中国气象局与中山大学的“局校合作”始于2002年,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平台建设、气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继续深入合作。
“特别是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在区域精细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和陆面过程模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取得了多方面的科研成果。 ”。
中山大学的大气学科,历史悠久,年设立了专门的大气科学学院。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学院教职工规模迅速扩大,去年产生了院士戴永教授。 此外,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产出也显著增加。
近年来,中山大学大气学科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机遇。 罗俊表示,8月28日下水的“中山大学”号综合科考船瞄准的是包括大气学科在内的海洋学科群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大平台,这将大大扩大和提高双方的合作空之间和质量。
另外,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建设博士联合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共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等。
刘雅鸣说,中国的气象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对外依存度高,需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要点加强与国内高校的合作,努力实现特点互补、资源共享,从“0”向“1”的突破是破解当前难题的科技创新之路。
目前,中国气象局与包括中山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大学合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大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事业等的快速发展。
标题:“中国气象局“牵手”中山大学 联合开展大型科学实验及气象观测等”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