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3字,读完约4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张盖伦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引导价值观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真谛,是必备的文案。

但是,课程思政如何与看似相去甚远的理工类课程相结合,防止“贴标签”“两张皮”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80%的高中教师是专业教师,80%的课程是专业课,80%的学生学习时间用于专业学习,专业课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重要依据。

《纲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则和人才培养规则,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的优势,比较设计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根据不同课程学科的专业优势和育人要求,根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三种课程类型,分别确定了各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点。

其中,根据学科专业优势,分别提出文史哲类、经管法类、教育学类、理工科、农学类、医学类、艺术类7门专业课的具体建设目标,使各专业教学院系、各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作用” 高等职业学校根据高职专业分类和课程设置情况,分类推广。

“教育部确定!理工类课程要注重科学伦理和工程伦理教育”

具体来说,理学、工学类专业课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教学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正确的认知问题、拆解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理学专业课要重视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以科学高峰为目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科专业课要重视加强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干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对国家的感情和使命担当。

“教育部确定!理工类课程要注重科学伦理和工程伦理教育”

农学类专业课,在课堂上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建立和实践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大国三农”情绪,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农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育部确定!理工类课程要注重科学伦理和工程伦理教育”

医学专业课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命、爱奉献、无疆”的医生精神,注重加强医生仁心教育,培养优良医术,教育始终把学生放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第一位,尊重患者,

复旦大学正在采取这样的措施。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介绍说,他们结合不同专业课的教学优势和育人要求,多次进行问题指导和效果指导,积极探索适合各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文案和做法,增强了课程思政可比性和亲和力。

理工科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注重科学思维训练和科学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蒋最敏在《力学》课教学质量变化系统时,根据公式推导介绍了中国火箭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激发了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热情,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专业信息点的理解和运用。

上海医学院以人文医学教育为载体促进课程思政的扎根,服务“健康中国”战术,发扬“孝敬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务人员精神。

今年春季学期,医学各专业课第一时间将上医和附属医院疫情“国家队”的硬核事迹结合到课堂教学中,用来自一线的最生动的教材培养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使命担当意识。

对老师来说,无论教什么课,都要提高课堂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纲要》指出,要对教师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信息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职业伦理、工程伦理、医学人文教育等特殊培训。

鼓励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合作教育教研,鼓励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级教育名师等率先开展课堂思政建设。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主要标准。

纲要确定,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为“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效果评价、学科判断、本科教学判断、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考核、高校或本科教学绩效考核等重要文案。 将教师参与课程的思政建设情况和教育效果作为教师考核、岗位招聘、考核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副本。 在教育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强调课程的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标题:“教育部确定!理工类课程要注重科学伦理和工程伦理教育”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