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9字,读完约2分钟
科学技术日报记者王延斌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理事长郑月明连续两年提出同样的建议,旨在“白色污染”,建议国家加大对生物降解性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
在漫长的调查中,郑月明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 根据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2019年1-12月全国塑料制品产量8184.17万吨,累计增长3.9%,2019年前12月全国塑料制品产量持续增长。 其中含有许多一次也不能再利用、分解的塑料包装产品,这些产品难以回收利用,燃烧产生的化学物质污染空气体,不能填埋分解则污染土地。
在这种背景下,从去年开始,在新材料领域深耕多年的郑月明代表提出了“关于大力宣传使用生物降解材料代替塑料的建议”。 好消息是,这个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 今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今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鼓励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
但郑月明表示,我国普通塑料技术成熟、价格低廉,但生物降解材料产业技术尚不成熟,规模化不足,价格高,普及率有限,需要国家出手,持续支持。
郑月明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他认为应以公司为主体开展合成、改性和回收解决技术攻关,支持工业示范装置的建设。 国家选定拥有核心技术的龙头公司,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采取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法,支持和鼓励公司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其次,在可降解生物材料形成一定的生产供应量后,国家首先不重复塑料袋,鼓励其在包装行业的宣传应用。 他还建议对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公司给予适当的补贴,并对采用可降解材料收取惩罚性费用。
他认为,应加大金融市场对生物降解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相关高质量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标题:“治理“白色污染”,生物可降解材料该登场了”
地址:http://www.5e8e.com/hlw/21758.html